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23日报道
当下,作为汽车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载体,智能网联正逐步成为汽车产业生态变革,竞争格局全面重塑的突破口。在2023上海国际消费电子技术展期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发展论坛举行,本次论坛以“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发展”为主题,邀请整车、系统供应商、芯片设计、园区示范应用等企业,共同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示范应用等话题进行交流探讨。
会上,GfK中国汽车后市场负责人 卫琦做了主题演讲,以下为嘉宾演讲实录:
今天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来到这边跟大家分享我们在电气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当下,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一下我们观察到的不同的点。
我今天的演讲主要包括三部分,我们会非常快速的看一下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汽车大趋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今天的重点主要在第三部分,我们作为一家市场研究公司,非常高兴与各位分享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为什么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选择新能源汽车,以及他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他考虑购买电车时遇到的焦虑又是什么,以及看一下未来的机会。
从全球来看,全球汽车的销量在过去几年,包括截止到2022年,虽然有些疫情的冲击和影响,但是无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主要是跟消费者更相关的,在乘用车这块,还是比较稳定的销量,全球销量是5700多万辆。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全球来看,中国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是最大的汽车制造大国,遥遥领先,中国的汽车产量是后面三个国家的总和。就像前面几位专家老师也讲到,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还是有蓬勃的发展,截止今年1-8月份,中国的乘用车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了8%。即使过去有疫情冲击,2020年有小幅下跌以外,包括去年这么困难的大环境下,2022年乘用车销量仍然维持了9.5%的增长,这在全球都是一枝独秀、遥遥领先的。
再回到今天的主题,会场都是一些电车。电车也是一样的,全球不管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其实销量都是非常稳定的,没有明显的增长。但是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或电车汽车来说,它在过去几年一直维持高速增长。截止到2022年,全球电车差不多达到了1000万辆,增速有57%。机构也预测今年全球电车仍然会维持30%的增速,全球电车仍然会从去年的将将超过1000万辆,有望达到1390万辆。最重要的推手,分国家来看,中国不管是在全球传统汽车方面遥遥领先,电车也系遥遥领先,预计全球今年可以达到1390万辆,在大的市场环境和背景下,预计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800万辆,也就是全球将近60%的销量都是我们贡献的。从全球里看,我们在新能源制造方面,已经处于带动全球电车发展的火车头角色。
跟在中国背后的话,欧洲也有一些口号,包括2035年停售燃油汽车等等。他们在碳中和、碳达峰领域也紧跟中国的步伐,欧洲排在第二位,北美排第三。我们也关注到了一些新兴国家,他今年的电车基数不会非常大,不像中国今年可能有800万辆,新兴国家总的也就90万辆出头,但是我们认为在这里面有几个比较重点关注的国家,包括印度,主要是塔塔集团的主推。中国所有的主机厂都是出海的主攻方向,东南亚、泰国、印尼是引领其他地区快速增长有效的原因。
比如说泰国,大家都知道上汽集团最早就在泰国和正大集团有了一个合资工厂,包括比亚迪,现在也宣布要在泰国建厂,这也是带动全球电车发展的重要推手。当然了,中国还是最大的。以上也可以看到,这是从全球汽车的销量、电车销量角度做的简单铺垫。接下来我们会更多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消费者选择电车,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消费者对于基础设施非常相关,充电桩的布局也是影响着每个国家电车发展的直观因素。哪些国家充电桩多,也可以从侧面帮助消费者打消一些顾虑,帮助这个国家在电车市场有良好的发展。
全球的充电桩大概有267万套,是公共充电桩,不算个人家庭自己装的。根据中国充电桩联盟的数据,去年我们的充电桩已经达到了179万套。2022年,我们就是全球公共充电桩最多的国家。新能源汽车,我们占全球的57%,充电桩占了66%。从增速来看,紧跟中国的,包括韩国,包括增速最快的印尼、印度,他们也在加快充电桩的布局。从新能源汽车角度来说,除了中国以外,东南亚是适合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除了欧洲以外的第二大市场。
消费者的话,我今天主要围绕四个方面。整体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看的话,消费者的人群结构,大的消费人群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第二,消费者为什么会去选择电动车。第三,电动车也很多优缺点,除了优点以外,我们也看下电动车目前发展的水平和问题。最后,我们看下从消费者开车的痛点来说,看看目前电车在哪些领域还有发展机会。
根据我们对全球消费者的调研结果来看,我们会询问他目前在全球关心的热点话题。所谓的天气变化,其实已经成为了全球消费者关注的第五大话题。从2015年到2023年的最新调研结果来看,天气变化这个话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全球消费者关注到。天气变化排第五,那1-4是什么呢?1-4和大家的认知也比较雷同。目前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是通货膨胀比较高的生活成本,第二是生活上的一些开销,第三是经济萎缩,包括失业率。第四是健康。这四个话题是目前消费者最关心的社会性话题。天气变化也是从过往几年最关注的话题上升到了第五位。
我们接下来会询问消费者,在天气变化的大主题下,你去评价一下每个国家的政府,在饮用水、能源方面评价一下,消费者认为在哪些方面我们国家的政府是做得比较优秀的。汽车尾气排放和天气变化,只有52%的消费者认为他们的政府在汽车尾气排放上做得比较好,只有49%的消费者认为他们的政府在天气变化上做了积极改善和努力。这两个指标,中国消费者的评价远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消费者对政府有这样的评价,势必意味着他的出行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2023年对比2013年的调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被大家更多关注以后,他的行为、思想也在发生转变。原来有13%增速的消费者会在购买电器的时候选择购买一些跟环境相关的电器,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我们会选择一些一级能效、节能补贴的电气产品。另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的时候会选择公共交通或者更环保的出行模式,比如自行车。这是全球消费者关注到环境变化、气候变化以后,对他自己的行为产生的一些影响和变化。
我们GfK把全球的消费者人群分成两大人群,灰色人群是相对来说比较中立的消费者,这类人群对环保、气候变化不会特别关注,也不会让环保气候变化的大因素去影响他的行为。蓝色部分是比较热衷于环保和绿色的人群,这些人群不是说感性上认可、理解环保,对环境保护的理解转化为购买行为的人群消费者的比例也会不断上升,这是消费者人群结构的变化,这种人群结构的变化带来的下一步更深层次的影响,我们转交到对于汽车的选择上,就会产生比较直观的影响,我们也询问了一些主要国家,这些消费者在购买汽车的时候会不会考虑新能源汽车或者混动汽车。中国、印度、韩国、巴西的消费者明显会考虑购买电车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当然,欧洲国家虽然考虑购买电车的消费者比例比较低,但是从欧洲汽车制造协会公布的数字来看,已经有13.8%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欧盟的道路上了。虽然目前欧洲国家考虑电车的消费者还特别少,总量比较少,但是增速还是比较快的。
我们询问了一些全球消费者,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当然了,第一点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俄乌战争爆发以后,油价上涨,钱的角度是排在第一位的,省油、经济是排在第一位的。第二,更多消费者认为选择电车可以降低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第三,降低对汽油的依赖。每个国家都会给到一些购置税的补贴,排在第四位。第五和第六位,相对来说和汽车本身相关,他认为选择新能源汽车可以尝试新的技术。还有一些消费者认为电动车可以给他带来更好的性能体验,这是选择电车的大的原因。
从经济的角度,我们总结为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第一大原因。第二个原因,如果说有辆汽车可以提供尖端的前沿技术,那么就会有71%的消费者愿意考虑不同的汽车品牌。传统的汽车品牌在消费者的思想中有根深蒂固的印象,像大众、奔驰、宝马。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范畴内,如果你能提供一些不同于传统车型的新技术,自动驾驶或者智能座舱、自动泊车等等,如果你能有一些新的技术,我可以考虑切换品牌。消费者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汽车忠诚度不像传统燃油车那么高,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发现新势力逐步崛起,包括比亚迪近两年的迅速提升,尤其在电车领域,这也从消费者的角度解释了他在品牌选择上的一些考虑。
第三个原因,消费者认为他选择电车可以彰显自己的价值观,更多地去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体现。比如说我有了新能源汽车以后,有61%的权重是消费者会认为我彰显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或者说我可以向我周围的人表达我是一个追求新潮的人,这也是更加偏感性一点,体现出了我与其他人群的与众不同,或者说我走在时代前沿。这是第三个很重要的原因,根据我们的调研,购买电动车的人群中,年轻人的比例非常高。
上述就是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他为什么会选择电车。目前来说,从全球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电车发展遇到的瓶颈,或者是消费者不选择电车的一些担忧是什么。排名第一的是里程焦虑,有51%的消费者认为里程焦虑是目前不选择电车的一个原因。第二点,缺乏公共充电桩。这两点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是充电桩最多的国家,反过来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是新能源汽车全球最大的市场。包括充电时间也是排在第三位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关注到目前一些新势力都会研发800V的充电桩,也是为了打消消费者在充电时间上的担忧。其他的一些原因,包括电车比较贵,排第四位。除了中国以外,电车贵和使用成本比较贵,在海外很多国家还是比较普遍的。在海外来说,充电费用没有那么便宜。包括海外的电车价格也远高于中国的电车价格,这也是制约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主观因素。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去询问一些美国消费者,你认为现在电车方便还是油车方便。43%的美国消费者认为目前就美国的环境来说,油车比电车方便很多,油车的便利性也是遥遥领先的。欧盟发展比较慢的这些国家,欧洲所有的充电桩,荷兰和德国占了50%,欧洲的充电桩有50%集中在这两个国家,其他国家,像法国、西班牙,他的充电桩数量远远不够,这也导致了欧盟地区的电车发展增速没那么快。荷兰和德国占欧盟的土地面积也就10%,但是充电桩数量占了50%,这也是制约欧洲、美国电车发展的客观因素。
欧盟并没有放弃氢燃料电池的步伐,如果大家关注的话,欧盟的氢燃料电池加气站数量非常多,也算是两条腿走路,没有孤注一掷全部押宝充电桩,这和我们国内的情况有些不一样,这也是导致目前电车在欧洲没有发展那么迅速的原因之一。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电车的平均价格过去几年一直在不断下跌,电车平均31000欧元一辆车,差不多20万左右,而且是快速的下跌。反观欧洲和美国,他们平均的电车单价非常贵,欧洲55000欧元,美国大约是63000欧元,这也是制约消费者购买电车的因素。欧洲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价格也会比国内稍微贵一些,加上中国政府的支持,去年我们有一个新能源下乡的政策,今年有充电桩下乡。经过我们的调研,有46%的低级别城市的中国消费者表示购买下一辆汽车的时候会选择电车。同样低级别城市的美国和欧洲消费者相对更保守,反而中国有46%的二三线消费者明确表示购买下一辆汽车的时候会购买电车,这是国与国之间的差异。
最后看一下未来的机遇,消费者开车时遇到的一些痛点。排名第一的是他们认为晚上开夜路的体验不是非常好。第二,开车的时候会思想不集中。包括堵车,包括开车的时候会遇到其他车辆危险驾驶的行为,这都是他们目前在开车中遇到的痛点,这恰恰是电车、自动驾驶或者前沿技术可以解决这些消费者的痛点和方向。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消费者的痛点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可以进一步助力电车更快的发展。谢谢大家!